新闻资讯 分类
全媒体时代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思考发布日期:2025-01-15 浏览次数:

  新闻工作者的“四力■★◆◆■◆”(脚力、眼力、脑力、笔力)中■★◆◆★,为什么“脚力”排在第一?说到底,新闻是靠“脚力”跑出来的,新闻舆论工作者总是“不在现场就在去现场的路上”■■★。移动传播时代的新闻,应该更加讲究现场感。不在现场,怎么写得出有现场感的作品呢?电话采访、拿别人取得的素材加工■◆★■,自己没有去现场体验,是无法写出真情实感的。拍几张图片◆★★■,拿着个通稿回来了◆◆★■◆,采访就结束了,又能写出什么样的“深度好文■★◆★”?其实,新闻之好■◆★★★,往往好在细节,而好的细节又往往在不经意间★■■★★。所谓■■★“传播大众化”,其实就是新闻的表达方式◆★■◆■、表现形式★★★,要有血有肉,有情有义,生动活泼。

 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:高举旗帜、引领导向,围绕中心■■■、服务大局,团结人民、鼓舞士气,成风化人、凝心聚力★■■,澄清谬误、明辨是非,联接中外★★、沟通世界。这48个字就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求的准则,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★★■■■★,就必须把这样的目标要求融入深入宣传中国道路、中国理论、中国制度◆■■◆★、中国文化的新闻实践中来,切实贯穿到新闻采、写、编、发各个环节中来,必须有相应的规则和标准落实★◆◆■★。

  守正创新,抓好内容生产管理的■◆“精益化■★”★■。习强调,“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”“对文化建设来说,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、不迷失方向■■■★◆★,创新才能把握时代、引领时代”。守正创新,落到实践之中■■■◆,要求我们守住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★★◆,守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◆■■◆,守住正确的价值取向与舆论导向,把创新意识融入稿件策划撰写全过程,下大气力改进文风,“精益化”打造新闻作品。比如标题造成的导向问题,编校差错造成的导向问题,配图不严肃造成的导向问题,内容表述不准确造成的新闻内容失真问题等等,从理论上看是守正创新坚持得不够,从实践来看是“精益化◆★◆★■”程度不够。

 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★■,营造良好舆论环境,是治国理政■■★■★★、定国安邦的大事。坚持以习文化思想为引领,深刻领会习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,对于抓好党的新闻事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

  知行合一,在新闻舆论工作中践行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■◆◆◆■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多次强调,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党性原则◆■★★■★,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■■◆◆★◆,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◆◆★★★。中国人的初心和使命,与人民的向往★★■,是一致的。人民群众的基本共识,或者普遍共识和党的思想■◆★★■◆、主张、价值观是相统一的。我们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。党的思想◆★■◆◆■、主张、价值观,就是人民的共同思想、主张、价值观◆★◆★■■。我们偏离了常识就偏离了党的思想◆★、主张■★■、价值观★★■◆◆,回归了常识就回归了党的思想◆★◆、主张、价值观。

  尊重规律■■■,力求新闻作品突出“现场感”◆★★■■◆。“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★◆◆★”“要适应分众化、差异化传播趋势,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”。时代在变,读者的新闻体验需求和模式在变★◆★■,我们的新闻观念和表达方式必须与时俱进★★■,记者编辑的认知、思维◆■★■◆★、方法、作风,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迭代更新。

  高举旗帜★■◆■◆■,坚持网上网下“一个标准、一把尺子◆◆、一条底线G★◆◆★■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层出不穷,■◆★“四全媒体”不断发展,舆论生态■◆★◆★■、媒体格局、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,分众化、差异化、多样化的舆论生态发展趋势,对舆论引导提出更高的要求。习强调:“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、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。各级党报党刊★★■◆◆、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,都市类报刊★◆◆◆■◆、新媒体也要讲导向■★◆◆★★;新闻报道要讲导向,副刊、专题节目、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;时政新闻要讲导向,娱乐类、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;国内新闻报道要讲导向,国际新闻报道也要讲导向。◆■◆★◆”从实践来看,网上网下的媒体工作标准■◆◆、尺度与底线★★◆◆,应该是一致的◆■◆★◆■。

  “精益化”◆■,首先是内容上的聚焦■◆■★◆◆、纯粹和精准。聚焦和纯粹是指新闻内容直击新闻事件本身■◆★★,不能把事件的边界无限放大,不能东拉西扯■◆★■◆★,更不能夹带私活。“精益化★★■★”,其次是功能上的指向◆◆★■、意义和益处。每一篇新闻作品发布出来,只要有读者阅读,就会产生社会影响。一篇新闻作品发布前◆★★■◆■,我们能不能对自己问三问:这个作品对党和人民有什么意义★★◆◆■■?我们在倡导什么反对什么■■★◆■?能解决什么问题?这三个问题都问通了★◆■,回答好了,这个作品的社会效益就必然是正面的,就可能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。

  向人民群众学习,以人民群众为师,讲好来自人民的鲜活故事,才能更好传播党的路线、方针■◆■◆、政策。新闻作品在创作阶段◆◆■■★,出发点就是要多想想人民群众能不能接受、能不能理解。高冷的新闻宣传产生不了有效的传播价值★★■◆■。你在语言上都不亲近读者,你讲的都不是老百姓的话,老百姓凭什么理你?你都已经脱离群众了★■★◆,都不到人民群众中去或者去了也是蜻蜓点水,又怎么能讲得出老百姓的话呢?